回到顶部
巴西总统卢拉
博索纳罗是巴西极右翼政治家,2019—2022年担任巴西总统,以“热带特朗普”形象著称,主张放松环保监管、扩大农业开采、支持拥枪权,并与美国特朗普政府高度亲近。其任内推动巴西与美国在军事、经贸等领域深化合作。2022年在竞选连任中败选,并试图借助军队和外国势力推翻选举结果。由于2022年政变未遂事件,巴西联邦最高法院以“危害国家主权”罪名对博索纳罗采取电子监控等强制措施,被视为维护司法独立的标志性事件。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手段,干预巴西司法走向,引发卢拉政府强烈反弹。
博索纳罗
经济领域的冲突更具战术性。美国以“贸易不公”为由发起的301调查,将矛头指向巴西数字支付系统Pix和环保政策。这套由巴西央行推出的免费支付系统,直接冲击Visa、万事达等美企在拉美市场的垄断地位。2024年数据显示,美国对巴西贸易顺差达73亿美元,但特朗普政府仍选择对巴西支柱产业加税,涉及全球最大牛肉出口国之一的巴西肉类产业、钢铁(美国是巴西钢铁第二大出口市场,占其出口总额约20%),以及咖啡等战略商品。这种“经济威慑”策略背后,暗藏遏制巴西产业升级、维护美国科技巨头利益的深层逻辑。
地缘战略层面,巴西推动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为美国主要打击目标。2025年金砖峰会上,卢拉政府力推的本币结算机制已占成员国贸易35%,直接挑战美元霸权。美国将巴西视为“去美元化”的关键突破口,通过关税施压试图制造“杀鸡儆猴”效应。这种战略误判忽略了新兴市场国家集体觉醒的现实——印度罕见表态支持巴西,乌拉圭加入金砖银行,显示全球南方正通过制度性合作对抗单边制裁。
巴西敢于对美国强硬说不的底气,根源于多重战略支撑。经济结构上,巴西对美贸易依存度仅占GDP的1.7%,中国以30%的占比成为其最大贸易伙伴巴西手握两张资源王牌:巴西拥有2100万吨稀土储量,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牛肉出口国,巴西对美牛肉出口占其市场份额21%。2024年巴西稀土出口对华激增200%,这种资源杠杆使其在新能源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当美国宣布加税后,巴西迅速对美农产品实施对等反制,精准打击特朗普的农业州票仓,展现其市场多元化能力。
主权意志的不可交易性构成核心支撑。卢拉政府将司法独立视为国家主权象征,多次强调“没有外国佬能对巴西总统发号施令”。巴西参议院通过对美对等加税决议,全国工业联合会等机构罕见联合声讨美国霸凌,显示国内共识的形成。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反而强化了卢拉政府的执政合法性,使其支持率在危机中逆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