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清桥国际安保集团官网!
Qingqiao Culture
清桥文化

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桥资讯 > 清桥视界 > 韧盾
盐碱荒滩到全球生态标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韧性智慧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29 来源:清桥 浏览次数:
在渤海湾畔的天津滨海新区,一片曾经被视为“生态禁区”的盐碱荒滩,历经十余年系统性建设,已逐步转型为备受国际瞩目的生态城市标杆——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全球首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其以“生态优先、韧性发展”为核心理念,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办公室誉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者”。这座占地3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不仅标志着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合作的深化,更已成为全球探索可持续城市发展路径的重要实践样本。

面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压力,2007年两国总理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在天津滨海新区共建生态城市。项目选址于盐田、荒滩与污染水体交织的困难立地,具有鲜明的示范意义:旨在突破传统城市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定式,探索在生态本底薄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明确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作为战略定位,并坚持以“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为原则,凸显其作为国际化标杆的现实意义。

9cf235325c5145ea4c7a3cb92d2bd2c8.png

生态城构建了全球首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确立包括环境健康、社会和谐与经济高效在内的三大类共26项控制性与引导性指标。这些指标涵盖绿色建筑全覆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绿色出行率超90%等关键目标,为规划建设提供了可量化、可操作的依据。实施过程中,采用“政企分开、企业运作”的开发模式,由中新合资公司主导土地一级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资金平衡,保障了项目的持续推进。

在生态修复与低碳技术应用方面,生态城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依托27项专利技术,将原2.56平方公里的污水库转变为城市生态核心“清净湖”;通过系统性土壤改良,完成300万平方米盐碱地绿化,人均绿地面积达到国家标准的1.5倍。能源体系方面,所有公用建筑部署太阳能光伏与地源热泵系统,60%路灯采用风光互补LED技术,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相当于一座小型水电站。全面推广海绵城市理念,实施65个专项项目,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50%,显著增强了城市内涝防治能力。

8d20fcf3924c6f8d260143665a2d4e7b.png

作为联合国减灾署“创建韧性城市2030”试点,生态城创新建立了一套涵盖防范力、维持力与恢复力的“指标化”安全韧性体系。该体系包括三级架构、33项操作性指标,覆盖监测预警、防御工程和生命线保障等关键领域,并依托25个韧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如海堤加固、排涝泵站升级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通过应急管理局统筹的多部门协同和闭环管理机制,生态城在2025年多次极端天气事件中保持正常运行,展现出良好的应急响应与快速恢复能力。

经过十余年发展,生态城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同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常住人口达35万,本地就业率保持在50%,初步实现职住平衡。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工业总产值突破270亿元,吸引包括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在内的800余家绿色企业落户,形成文化创意、智能科技和绿色建筑三大产业集群。环境绩效方面,绿电占比超过75%,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0%,绿化总面积扩展至1200万平方米,静湖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53455638a84a624438d1d35090d78531.png

智慧城市建设同样成果显著,发布全国首个区域级“城市大脑”白皮书,主导制定ISO37111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建成覆盖全域的5G网络和30万智能感知节点,推动智能公交、无人零售等场景全面融入居民生活。通过“六治融合”社会治理机制,实现人口稳步增长、公共服务优化和商业活力提升,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成功实践表明,通过系统性创新与精细化治理,资源约束型城市同样可以实现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其将理念转化为指标、以合作激活市场、以科技赋能治理的发展路径,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城市韧性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未来,生态城将继续深化“生态+智慧”双轮驱动战略,力争203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32%,持续优化韧性城市框架,进一步发挥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全球城市转型中的示范作用。

老挝:+8562026 885 687         国内:+0086-27-81305687-0                

电子邮箱:G5687@qingqiao5687.com

版权所有:清桥国际安保集团     备案号:鄂ICP备2024050000号-1

清桥资讯

G5687
电话
400-6689-651

扫码加微信

首页

微信

扫码加微信

电话咨询

facebook

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