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清桥国际安保集团官网!
Qingqiao Culture
清桥文化

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桥资讯 > 清桥视界 > 清桥安
拆除扩音器:朝韩60年的声波对峙与共鸣
发布时间:2025-08-20 来源:清桥 浏览次数:
8月4日,韩国军方正式启动对朝固定式扩音设备的拆除工作,计划在两三天内完成20台设备的拆除。这一行动被视为李在明政府自2025年6月暂停扩音广播后的又一实质性举措,标志着朝韩关系在经历数年紧张后出现试探性缓和。

朝韩之间的扩音广播最早可追溯至1963年,韩国首次在非军事区部署高分贝设备,通过播放政治宣传、流行文化等内容对朝施加心理压力。朝鲜则以噪音广播反制,形成长达数十年的“声音对抗”。这种非传统对抗形式曾多次随半岛局势起伏而调整:2004年卢武铉政府与朝鲜达成协议暂停广播,2018年文在寅政府借《板门店宣言》彻底拆除设备,但2024年尹锡悦政府因朝鲜“垃圾气球”事件重启喊话,朝鲜随即以噪音广播回应,导致局势再度升级。此次拆除行动不仅是对历史循环的突破,更折射出韩国新政府对半岛局势的战略重构。
6356c905c145ea3c067f84e53e71ae12.jpg
韩国军方开始拆除设在前沿地区的对朝扩音设备
朝韩边境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声音对抗”,根植于双方深刻的人文历史联结与创伤记忆。这个共享汉字文化圈、同说朝鲜语的民族,却在三八线两侧构筑起世界上最高密度的声波防线。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审视,扩音广播这种特殊的对抗形式,恰恰折射出朝韩关系的本质矛盾——血脉相连却又意识形态对立。
1953年停战协定签署后,半岛南北各自建构起截然不同的国家叙事:韩国以“自由民主主义”立国,朝鲜则以“主体思想”为纲。但深层的文化基因依然相通,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庆的共时性庆祝,民间流传的相同谚语歌谣,都构成潜在的情感联结基础。
f178641418dc109dd9322b1921e18ff4.png
飘落至韩国境内的朝鲜垃圾气球
扩音系统的内容设计微妙地利用了这种文化同源性。韩国心理战专家金敏洙(2018)的研究显示,对朝广播中最具穿透力的并非政治宣传,而是《阿里郎》等传统民谣的旋律——这些深植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能唤起共同的历史认知。朝鲜方面虽以“噪音干扰”应对,但其边境广播同样会穿插《金日成将军之歌》等革命歌曲,这种音乐对抗反而形成特殊的声波对话。延世大学朝鲜研究中心2021年的声纹分析表明,非军事区两侧的广播存在“无意识同步”现象:当韩方播放农耕知识时,朝方的干扰音量会阶段性降低。这种微妙互动暗示着,即使在最尖锐的对抗中,文化基因仍在发挥作用。
作为风险可控的压力释放阀,扩音对抗机制实际上构建了独特的危机管控语言。2010年延坪岛炮击事件后,韩方将广播音量从90分贝提升至100分贝作为回应,这种“分贝外交”避免了军事报复的不可控风险。朝鲜则发展出“干扰广播”的对应体系,用技术性对抗替代实质性冲突。乔治城大学安全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2023),这种“声波博弈”形成了朝韩特有的危机降级模式:当政治关系恶化时,双方通过增强广播强度释放压力;当关系缓和时,则降低音量或调整内容。2025年李在明政府选择彻底拆除设备而非简单关闭,实质是通过提高政策反转成本来增强信任建设。
0a865e67d74f78eab9e9f30365a4ed11.png
当前拆除行动所展现的务实主义,或许预示着新阶段的互动模式。不同于以往“全面缓和”或“强硬对抗”的二元选择,李在明政府采取的是“技术性拆除+制度性约束”的中间路线。这种既消除对抗工具又保留文化接触渠道的做法,与德国统一前的“变革性接触”策略有相似之处。值得关注的是,朝鲜虽在官方层面谴责拆除行动,但同步减少了边境部队的戒备等级(韩国国防部8月6日监测数据)。这种非对称回应暗示着双方可能正在形成新的默契。
在半岛局势的宏大叙事中,扩音系统的存废从来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民族共同体重构过程中的特殊对话形式。当物理声波停止传播后,那些被唤醒的共同历史记忆与文化共鸣,或许能为双方探索更具建设性的交往模式提供情感基础。这种基于共同文化基因的互动经验,比任何外部调解都更可能孕育出真正持久的和解动力。从对抗的声波到对话的声呐,这条充满波折的探索之路,终究要回到同一个民族的心灵共振频率上来。

老挝:+8562026 885 687         国内:+0086-27-81305687-0                

电子邮箱:G5687@qingqiao5687.com

版权所有:清桥国际安保集团     备案号:鄂ICP备2024050000号-1

清桥资讯

G5687
电话
400-6689-651

扫码加微信

首页

微信

扫码加微信

电话咨询

facebook

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