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从德国视角看,这一战略调整体现了柏林在欧盟领导权争夺中的平衡艺术。默茨政府通过《肯辛顿条约》巧妙突破了脱欧后德英关系的僵局,既维持了与法国在欧盟框架内的核心伙伴关系,又开辟了与英国这一重要经济体的新合作渠道。德国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条约签署后,德英双边贸易审批效率提升40%,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和精密仪器领域。与此同时,默茨邀请马克龙访德,意在向欧盟内部展示德国仍将法德轴心作为欧洲一体化的基石。这种“双轨并行”策略使德国得以在维护欧盟团结的同时,拓展更广阔的跨海峡经济空间。
英国首相斯塔默(左)与法国总统马克龙
法国则将E3重启视为实现其“战略自主”愿景的重要支点。马克龙政府敏锐把握住英国工党新政府寻求重返欧洲舞台的意愿,通过支持三边机制重启,既避免了直接挑战欧盟现有体制,又为构建更灵活的欧洲安全架构创造了条件。在军事领域,三国已就联合开发第六代战斗机达成初步共识,这一项目将有效补充法德主导的“未来空战系统”。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对E3机制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坚持任何三边合作都不得削弱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这种“机制外合作、欧盟内协调”的独特模式,反映了巴黎在追求战略自主与维护欧盟团结之间的精细平衡。
对英国而言,E3机制的重启代表着脱欧后国际定位的重要突破。斯塔默政府通过《肯辛顿条约》成功打破了脱欧后的外交孤立,特别是在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和科研合作等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显示,条约签署后英国金融服务企业对欧业务不确定性指数下降25个百分点。更深远的是,英国借此重新获得了参与欧洲安全事务的合法渠道,而不必直接回归欧盟框架。这种"选择性再接触"策略既满足了国内"全球化英国"的政治诉求,又避免了引发二次脱欧公投的争议。
德国总理默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签署《肯辛顿条约》
历史地看,E3机制的复苏轨迹映射出欧洲地缘格局的深刻变迁。该机制最初成形于2003年伊朗核问题谈判,后因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冲击而式微。如今的重启既是应对乌克兰危机、大国竞争等共同挑战的务实选择,也反映了三国对欧盟机制局限性的认知更新。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胡谧空指出:“E3正在演变为一种‘可变几何欧洲’的实验场,在保持欧盟核心的同时,允许更具灵活性的外围合作。”
当前E3合作已展现出三个鲜明特征:在领域上聚焦气候变化、新兴技术和安全合作等欧盟决策效率较低的议题;在形式上采取“小多边”灵活模式,避免与欧盟机制直接冲突;在策略上保持开放姿态,为未来可能的扩员预留空间。这种设计既维护了欧盟法统,又弥补了其决策效率不足,可谓独具匠心。
德国总理默兹、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
展望未来,E3机制的发展将面临三重考验:如何平衡与欧盟机制的互补竞争关系,特别是在外交安全领域;能否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避免重蹈历史上法德英三角关系的覆辙;以及在美国战略摇摆背景下,能否真正形成独立的欧洲战略意志。这些挑战的应对成效,将决定E3是昙花一现的权宜之计,还是欧洲地缘政治新架构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