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吉隆坡综合消息,近期,马来西亚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发布公告称,据矿物及地质科学局记录,马来西亚在过去五年通报24起地陷事件,其中以霹雳州的11起最多。根据公开报道,仅2024年8月,吉隆坡在短短五天内就发生了四次地陷,其中一起导致一名印度女游客坠入深坑失踪,引发国际关注。
专家分析指出,马来西亚地陷频发的根本原因是,马来西亚部分地区如吉隆坡等都存在石灰岩地层,也就是喀斯特地质结构,此类地质构造非常不稳定性,极易遭受溶蚀作用的侵蚀。当水流渗透并持续溶解石灰岩层时,会形成地下空洞,空洞一旦失去支撑力,便会导致地表土壤结构失稳,最终引发地面塌陷。
尤其是在吉隆坡等城市地区,城市的建设活动非常频繁,地铁隧道挖掘、地下排污系统建设等工程活动可能破坏地下岩层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地基设计和施工不当的情况下,发生地陷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除此之外,地下水管、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老化或维护不当,可能导致漏水或爆裂,增加地陷的风险。
地陷直接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可能导致行人、车辆坠落或建筑倒塌,造成伤亡事故;同时,地陷会破坏交通网络如道路、桥梁、地铁隧道和市政设施(如水管、排污系统),导致交通瘫痪、城市运行受阻,修复成本高昂。此外,地陷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如污水泄漏污染地下水等,长期而言,地陷会进一步加速地质结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治理难度大且难以完全恢复。
有地质学专家指出,地陷的防御需从监测预警、工程治理、规划管理和公众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如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利用地质雷达、沉降监测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地表及地下变化,及时预警异常等。对塌陷区采用回填、架桥、注浆加固等技术恢复地质稳定;对地下空洞进行防渗处理,如铺设防渗材料、恢复地下水位。针对溶洞或土洞,采用钻孔灌浆、强夯法等加固顶板,防止塌陷扩大等。还可以严格管控地下资源开采,限制过量抽排地下水。完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此外,更重要的是普及地陷防范知识,提高居民自救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灾害发生时能迅速响应。